首页

女王美足调奴

时间:2025-05-28 20:05:02 作者:国台办: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28日在京开幕 浏览量:98206

  中新网兴安盟2月20日电 题:“十四冬”开幕式上的执旗手白晶莹:片刻荣光,一生难忘

  作者 张玮 姜楠 王昊宇

  “入场的那一刻,现场气氛热烈,我非常激动。”20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十四冬”)开幕式执旗手、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莹接受记者专访时称,“十四冬”开幕式上执旗的几分钟将令她一生难忘。

  2月17日,“十四冬”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开幕。由8名内蒙古自治区时代楷模和先进工作者组成的执旗手队伍在开幕式上手持“十四冬”会旗入场,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是其中一员。

图为由8名内蒙古自治区时代楷模和先进工作者组成的执旗手队伍在开幕式上手持“十四冬”会旗入场,白晶莹(左二)是其中一员。 兴安盟融媒体中心供图

  白晶莹告诉记者,春节前,她接到通知入选执旗手行列。“当时既紧张又激动,‘十四冬’是北京冬奥会后国内首次举办的全国冬季项目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内蒙古首次承办的全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能在开幕式上担任执旗手,这对我来说是荣幸,对我身后的上万‘草原绣娘’来说也是骄傲。”

  蒙古族刺绣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2008年,蒙古族刺绣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科右中旗的蒙古族刺绣可谓“始于宫廷王府、兴于百姓民间、隐于市井村落”,是当地特有的草原文化瑰宝。

  2016年,从小学习蒙古族刺绣的白晶莹主动挑担,成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扶贫计划”的推动者。没有经费买图样,她用白纸自己设计、绘制蒙绣图案,现有的千余种刺绣产品和数千张刺绣图案全部出自她一人之手。

  这些年,白晶莹通过统一培训管理、统一材料发放、统一成品回收、统一收入结算的方式,带领乡村妇女“指尖生花”。

  2021年,白晶莹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图为白晶莹在“十四冬”开幕式现场留影。 白晶莹供图

  到如今8年时间里,白晶莹把刺绣产业与非遗传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深度融合,不仅传承保护发展了民间艺术,将蒙古族刺绣宣传推广至全国,还将“指尖艺术”转化成为“指尖经济”。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每一份勇气和坚持都是‘草原绣娘’们给我的。”白晶莹说,在执旗队伍里,她算是年龄比较大的,训练的时候,她从家到会场要走很久,但也坚持从不迟到。

  每天和队友一起训练,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对她来说都是收获,“能与来自全自治区的模范代表共同完成执旗任务,我感到非常自豪。”

  白晶莹还记得开幕式当天,上场前,她特意回想了一下自己平常执旗训练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脑子里一遍一遍地回想整个彩排流程,为现场直播做足准备。

图为执旗队伍在“十四冬”开幕式现场合影。 白晶莹供图

  曾担任过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手的白晶莹还是很有“舞台经验”的,昂首挺胸、微笑挥手……入场的几分钟里,白晶莹说,她最大的感触是“看到了蒸蒸日上的内蒙古”。“我们不仅成功举办了‘十四冬’,还把内蒙古的体育运动精神和‘蒙古马精神’展现给了全国人民。”

  白晶莹说,2024年她要倍加珍惜,更加努力,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做好绣工的培训和刺绣产品的推广。“今年的工作已经基本排满了,我们计划结合节日主题,推出不同的刺绣展览,打响蒙古族刺绣的知名度。”(完)

【编辑:黄钰涵】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科幻“出海”引关注

其中,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2017年开始针对武汉市百余栋16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开展长期结构强震动观测,形成全国最大规模超高层建筑强震动监测台阵,并实现智能化管理。

近年来力度最大 财政部: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

作为球场硬汉,布云朝克特有时却总忍不住赛后落泪。去年10月收获职业生涯巡回赛首胜时,他不断地告诉自己,一定要控制住情绪,但还是“不争气”地泪洒赛场。

东西问·武夷论坛|汉内斯·菲尔纳:如何从“和谐”读懂中华文明?

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两岸同胞心灵相通的文化纽带和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台湾,妈祖宫庙达3000多座,信众占台湾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妈祖信仰在台湾尤为兴盛。民间都将“妈祖故里”湄洲岛视为“娘家”或“心灵原乡”。

公安部部署开展“净风”专项行动 依法打击非法制售“特供酒”犯罪活动

作家在每个时期以作品对时代发言,对当代生活有着更全面、深刻的把握。创作仅靠作家的想象力是不够的,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面前,想象力永远是渺小的,广阔的社会是由普普通通的人民组成的,他们的劳动与生活,平凡又伟大。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凤东村新落成的文体广场中、田间地头上,一张张色彩斑斓的照片,像晾晒衣服一样,挂在渔线上。乡亲们驻足观看,这不是咱村头的生态养鱼吗?那不是咱村热闹的农家乐吗?仔细一看,作者还都是自己熟悉的乡里乡亲。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